2015盐城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3)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5-05-18 07:30:00 整理:一品高考网

(选自《缘缘堂随笔集》,有删改)
15.文中所论述的“渐”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16.从文中看,“渐”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6分) 
17.联系最后两段文字,谈谈画线的诗句给你哪些人生启迪。(6分) 

七、作文
19.根据下面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的一生中等的事情很多。等,能让人期盼希望,发现美好;等,也能让人无为地消磨时间,最终一事无成。有人在等中枝叶干枯,有人在等中成了一棵常青藤。

语文II(附加题)
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20.主持编写《吕氏春秋》的是    ▲    ,他提出“兼儒墨,合名法” ,故史称其为    ▲   (学派)的代表人物。 (2分)
21.画线文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看法?(2分) 
                            
22.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神机妙算,是因为他能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草船借箭”“火烧博望波”“空城计”“安居平五路”等故事,都体现了他的机智。
B.《哈姆雷特》中的奥菲利亚美丽、温柔、善良。因为过于单纯,没有主见,常常屈从于父亲的威严,后来她充当了新国王窥探哈姆雷特是否装疯的探子 。
C.驼背五少爷、未庄闲人等形象分别出自《孔乙己》和《阿Q正传》,鲁迅小说中塑造的这些“闲人”“看客”形象,他们精神麻木,对革命者和贫苦者都缺乏同情。
D.《茶馆》写了三个时代长达50年的社会生活,反映“老北京”生活情状和人文心理,笼罩着独特的京味氛围,上茶馆、玩鸟、相面、说媒等在当时是常见的场景。
E.《边城》中爷爷和翠翠相依为命,爷爷极疼孙女,他看中了天宝,要天宝托人提亲。翠翠却只喜欢傩送,祖孙间于是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爷爷带着遗憾离世 。
23. 简答题
(1)《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和曼诺林的关系非同寻常。简要说明能体现他们关系的相关情节。(4分)
(2)《红楼梦》第33回写“宝玉挨打”,请说明宝玉挨打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根源。(6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中华文化的精义
周汝昌
中华民族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天、地、人”――三才文化,处处显示出它特异的光彩与魁力,而与西方丈化难以混同。“三才”之道,识其变而综以“和”:三才中人为核心,人之道统以“善”万事万物能共生同存,其道在和.人类社会,事务纷繁,倘无“和”以统之,势必至紊极乱。俗语“天时、地利、人和”,正说明识天须顺其时,用地须尽其利.而人则尤其重要的在一个“和”,人的“和”就是今之所谓“人际关系”的协调处理之道与所收的效应。
 欲求社会安定、人际谐和,有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即人的培育教养.力主性善的儒家极重“教”善,以为人之归于恶是不教之过.于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点是“正面宣传”的策略:
提善不捉恶.但善也要以“教”为本,教义百端,归于一善.“仁”即“人学”之本,人尽知
之.“恕”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也就是已与人的关系问题。其余的礼让、容忍、谦抑、诚敬,正义、施含、侧隐、信用、康耻等道德标准,无一不是为了一个“善”.一一其实也无一不是为了一个“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系列由“治己”到“治人”的修养和抱负,不是玄想空语,从古以来的仁人志士,忧国爱民的传統思想,其实质鱿是要做到布善而致和.
    在中华文化中,一向是看不上“自了汉”的.所谓“独善其身“,实际只是十分不得已的
“自慰性”的话,而绝非理想.好的宰相称为“医国手”,自古是“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者何以互喻?正因都是以治病救人、安民治国为志趣.即如近世许多的救亡图存,投身革命的
仁勇之志士.何自而生?不从中华丈化的精义上去领会其源流脉络,自然陷于数典忘祖.
24.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中华文化精义的主要内涵。(5分)
25.文中的“自了汉”指的是什么样的人?(4分)
26.本文谈到了儒家哪些扬“善”的做法?(6分)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