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的桑梓情结 阅读答案

网址:www.gaokw.com 时间::2016-11-09 15:19:20 整理:高考网
牟宗三的桑梓情结
杨潜
牟宗三是1949年夏秋之间离开大陆去台湾的。此时,国民党大陆政权行将崩溃。牟宗三临行前,来到广东番禹乡下的黄氏观海楼,探望隐居于此的恩师熊十力。熊先生曾认真地建议牟宗三等几位门生留在大陆。牟宗三回答说,地球是圆的,怎么会回不来?世事终究难料,这成了他们师生之间的最后晤面。
熊十力之于青年时代的牟宗三,犹如伯乐之于千里马。抗战期间,牟宗三颠沛流离于西南边陲各地,一度生活困窘。为此,熊十力曾写信向西南联大的汤用彤推荐他。梁漱溟曾问熊十力,何以对牟宗三如此器重?熊俨然作答:“能悟人之所不能悟,见人之所不能见。北大有此可造之才,而不能容之用之,岂不可惜可憾?”
在台湾最初的岁月,牟宗三不忘恩师厚望,潜心于学术,著述甚丰。他既继承熊十力所开创的形上思辨的新途径,又不墨守师说,创造性地发展了熊十力的哲学思想,用他的学术成就回报了恩师和故乡的亲人。牟宗三毕生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晚年曾自道:“从大学读书以来,六十年中只做一件事,即反省中国之文化生命,以重开中国哲学之途径。”这项宏阔的伟业却是在海外完成的。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峡两岸有过漫长的阻隔,对于前去台湾的大陆人来说,亲人难见,故土难回。萦绕在牟宗三心头的同样是挥之不去的桑梓情结。桑梓之情,大而言之是家国情怀,小而言之是怀乡之念。
最能集中反映牟宗三桑梓情结的是他的《五十自述》。他在文中追忆了少年时的生活世界,故乡栖霞乡村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家庭温馨种种,在他的回忆里,温情而美好:“村前是一道宽阔的干河……两岸平沙细软,杨柳依依,绿桑成行,布谷声催。养蚕时节我常伴着兄弟姊妹去采桑,也在沙滩上翻筋斗, 或横卧着。”
牟宗三是从乡间走出去的。虽然牟氏在栖霞为大族,但牟宗三这一支到他祖父执家时,已经衰微。牟宗三说他父亲虽是农家之人,却是“典型的中国文化陶养者。他常看《曾文正公家书》,晚上也常诵古文。”这样的家庭熏陶,使他自幼形成了养志立身、择善而从的品性。1927年,牟宗三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大学三年级时,牟宗三读到了熊十力所著的《新唯识论》,后经邓高镜的引荐得以见面,这引发了牟宗三思想的巨变,他后来感慨说:“我之得遇熊先生,是我生命中一件大事。”牟宗三遇到与之精神相契合的熊十力,使他的学术路径由逻辑学和西方哲学转向了中国哲学。
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大陆与港台的学术交往越来越多。1992年5月,牟宗三的《道德理想主义的重建》在大陆首次出版。同年十月,山东大学主办了“牟宗三与新儒家”学术研讨会。此后,牟宗三更多的著作得以在内地出版,对大陆知识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对“新儒家”思想的关注与研究至今不衰。对牟宗三来说,桑梓之地,人虽不能至,但他的学术思想开始“还乡”,也是一件令他欣慰的事。牟宗三去世后的1998年,两岸又共同在济南举办了“牟宗三与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来自我国各地及其他国家的近百名知名学者参加了会议。牟宗三的弟子们激动地说:齐鲁是儒学发源地,也是牟先生的桑梓之地,来山东参加这次盛会,意义非同寻常。
牟宗三少小离乡,飘萍不定,但却是有“根”的,这个“根”便是中华文化。从传统儒学的“花果飘零”到现代儒学的返本开新,新儒家的知识分子们,在西方思潮的冲击下,如孤臣孽子,为捍卫中国的文化、复兴中国的文化而艰难苦斗,终至完成了自我救赎与革新,建立起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又极富中国智慧的、能与西方任何学术流派相媲美的哲学体系。牟宗三作为其中健将,有这样的成就,缘于中国文化之深远根脉。
牟宗三的乡情还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他虽走遍南北,开口说话依旧是改良后的胶东腔调,一日三餐最爱的仍是山东口味,生葱大蒜一样不少。讲学著文,常常拿“山东”这个地理名称或举例或说事。
晚年的牟宗三,对国家的统一问题,时刻挂怀于心。一生爱看京剧的牟先生,有一次看完戏,在与众人谈及两岸前景的话题时,用他特有的牟氏幽默冒出一句:“凭什么统一中国?倒不如用京剧统一中国算了,这是文化所在!”
(摘编自《走向世界》,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牟宗三出身于山东栖霞大族,家世显赫,但他少小离乡,飘萍不定,抗战时期,牟宗三颠沛流离于西南边陲各地,生活一度困顿窘迫。
B.1949年,牟宗山在离开大陆前曾去探望恩师熊十力,熊十力考虑到两岸严峻的政治形势建议他留下,牟宗三没有听从,从此师生海峡永隔。
C.与其他由于历史原因而被阻隔在海峡对岸的大陆人一样,牟宗三也是亲人难见,故土难回,怀念乡土之情萦绕于心,挥之不去。
D.牟宗三的父亲虽是农家之人,却也常常阅读经典,朗读古文,深受中国文化陶养,这使牟宗三自幼形成了养志立身、择善而从的品性。
E.两岸关系缓和后,借助《道德理想主义的重建》等著作在大陆的出版发行,牟宗三的学术思想终于得以“返乡”。
(2)牟宗三说:“我之得遇熊先生,是我生命中一件大事。”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熊十力对牟宗三的人生有哪些重大影响。(6分) 
(3)作为新儒学的一代宗师,牟宗三的主要贡献是什么?请简要回答。(6分)
(4)牟宗三的桑梓情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⑴ 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B不给分。(A项,“家世显赫”不当,原文说“但牟宗三这一支到他祖父执家时,已经衰微”;B项,“熊十力考虑到两岸严峻的政治形势”无中生有;E项,表述不全面,“牟宗三的学术思想终于得以‘返乡’”还表现在“学术研讨会”的召开上。)
 ⑵①有知遇之恩。熊十力对牟宗三十分器重,向西南联大推荐了他,认为他的悟性见识不凡,是可造之材。②引发其学术思想巨变。大学期间受熊十力影响,牟宗三的学术路径由逻辑学和西方哲学转向了中国哲学。③促使其不懈努力,硕果累累。熊十力对牟宗三寄予厚望,使牟宗三潜心于学术,著述甚丰。(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⑶ ①毕生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反省中国文化生命,开辟中国哲学途径。②实现了现代儒学的返本开新,建立起适应现代社会又富有中国智慧的、能与西方任何学术流派相媲美的哲学体系。③其著作及思想对大陆知识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对“新儒家”思想的关注和研究长盛不衰。(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⑷①著书追忆少年时代的故乡生活。他在《五十自述》中描写故乡的自然环境、乡村生活,温情而美好。②日常生活中保持家乡的习惯。他开口说话仍带胶东口音,一日三餐最爱山东口味,讲学著文常用“山东”举例说事。③学术研究上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他为捍卫复兴中国文化艰苦奋斗,成果丰硕,影响巨大。④关心两岸前景。他直到晚年还时刻将国家统一大事挂怀于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理解,言之成理亦可。)
本文标签:牟宗三的桑梓情结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