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炳棣;爱非议同行的史学泰斗 阅读答案

网址:www.gaokw.com 时间::2016-12-02 10:51:58 整理:高考网
何炳棣;爱非议同行的史学泰斗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费正清曾说过一句话,“中国要有五六个何炳棣的话,西方就没有人敢对中国史胡说八道了。”史学家余英时则赞何炳棣“才 如大海”。
海外有成就的华裔史学学者,如余英时、黄仁宇、唐德刚、许倬云等近年来都已逐渐为大众读者所知,但何炳棣的名字对大多数人来说,却还是相当陌生的。出现这种原因,一方面固然有翻译上的滞后,但主要还是因为以上那些学者或常对公共事务发言,或有通俗作品问世,只有何炳棣的作品都是艰深的学术著作,让大众读者望而生畏。何炳棣有两部书被国际公认为权威著作,一为《明清人口论》,一为《明清社会流动史论》。
何炳棣治学向来严谨,他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论文,研究英国土地政策问题,即已是不凡的学术成果。当时他问系内最权威的一位教授:“是否可达博士论文的平均水准?”教授回答说:“这是一篇思维缜密之作,显然是超过一般水准的论文。”这篇10万字的论文,总共引用史料407种,除了极少为人关注的大量原始史料外,还包括“当代”史料142种,自传、信札等52种,以及“第二手”的书刊论文80种。
何炳棣小学时成绩就名列前茅,唯独三年级结业,老师在评语中留下一句:“如能爱众亲仁,则美玉无瑕”的话,道出了何炳棣不善与人交往的缺点,为他未来与学界同仁交恶做出了预言。何炳棣曾说,若他早在芝加哥大学任教,一定不会让许倬云毕业;张光直更直接被他骂作是“汉奸”。另外,他还曾说吴晗“懒”,非议黄仁宇“不诚实”。这种话又如何能不得罪人呢?
1934年,何炳棣考入清华大学,专修历史,师从于雷海宗、蒋廷黻等先生。1938年,何炳棣又考取了燕京大学的历史系研究生。
1943年,何炳棣第二次参加庚款留美考试,最终以78.5的平均分考取,这在当年22个学科的所有公费留学生中是最高的,与他同一期的还有杨振宁与李政道。
1952年,何炳棣留在胡适家吃饭,席间除了讨论一些学术问题外,胡适还对北大与清华做了对比:“清华文学院一向比较‘谨慎’,比较‘小’,而北大则大不相同。只要我当一天北大校长,我就有把握把文学院办成世界第一流。”以何炳棣对清华的感情,自然不会同意这番话,他晚年在《读史阅世六十年 》中回忆,“如果我今生曾进过‘天堂’,那‘天堂’只可能是1934~1937年的清华园。天堂不但必须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充裕的物质资源,而且还须能供给一个精神环境,使寄居者能持续地提升他的自律意志和对前 程的信心。”
何炳棣很欣赏毛泽东在诗词上的造诣,他在1958年将毛的两首《沁园春》译成英文发表后,胡适批评说:“看了很不舒服,因为你还夸他不无诗才;事实上,他当初在北大还不配上我中国文学史的班呢!”何炳棣则回击说,毛词在修辞、气魄、意境方面都不无可取之处。两人为此争执了好几分钟,最后胡只好承认毛“是一个有力的散文作家”,而何炳棣则巧妙地用恭维胡适的方式表明自己的观点:“既然中国20世纪文艺复兴之父都承认毛是一位有力的散文作家,他怎么会是一个特别糟糕的诗人呢?”言罢,两人不禁哈哈大笑。
在何炳棣面前,胡适也毫不避讳地臧否人物,他说陈寅恪只是“记性好”,而不提陈的史学功底,讥讽马寅初“每天晚上一个冷水澡,没有女人是过不了日子的”。所以何炳棣说胡适“他深深自觉是当代学术、文化界的‘第一人’”,在博雅宽宏之外,也还有目空一切的一面——这一点其实倒与何炳棣颇为相像。
【相关链接】
作为与何炳棣先生交往近30年的后辈 历史学家,汪荣祖先生对于何炳棣先生的学术品格、治学特点 、为人处世等各个方面有着近距离的直接接触和观察。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认为他在中国学人中,在史学方面是最有成就的人。他在学术上的建树在哪里呢?第一,他的几部书都是研究极重要的议题,而且是极有成果的。可惜他这几本书都是用英文写的,所以在华语世界的影响好像没有那么大。有很多学者在中文方面写得很多,在华语世界就很有影响力,但在国际上的地位,就难与和何先生匹敌。”
“因为我和何先生最近20年来往比较密切,所以知道他怎么治学,他有种使命感,所以他一定要选第一流的题目,做第一流的学问。”
“他说他的毛病就是给人家看难看的脸,他自己也知道。但是,没有办法,他的个性天生如此。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学者也无所谓,你做学者,独来独往,可以比较率真。”
(1)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何炳棣撰写的研究英国土地政策问题的博士论文,引用大量史 料、自传、信札,以及“第二手”的书刊论文80种,因而教授说那是一篇超过一般水准的论文。
B.在评价毛泽东的诗词造诣问题上,何炳棣与胡适曾打了一场“口水仗”,争执之下,胡适只好承认毛是一个有力的散文作家。
C.何炳棣的《明清人口论》《明清社会流动史论》是国际公认的史学权威著作,但因为都是艰深的学术著作,让大众读者望而生畏,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名字在国内鲜为人知。
D.作者对何炳棣在求学、做学问方面的经历和学术成就方面持肯定态度,但对他非议同行的一面持否定态度。,
E.何炳棣考入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名校,师从大家的学习经历,为他将来在史学界取得突出成结,成为史学界的泰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何炳棣被称为“史学泰斗”,在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
(3)文章第一段引用费正清、余英 时对何炳棣的评价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何炳棣认为胡适在博雅宽宏之外,也还有目空一切的一面。作者说“这一点其实倒与何炳棣颇为相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你认为一个学者,能不能“目空一切”?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答E得3分,答B得2分;答C得1分;答A.D不给分。
(A项教授认为何炳棣论文思维缜密是其超过一般水 准的论文的根本原因;D项作者对他非议同行的一面没有否定;C项他的名字在国外鲜为人知的原因不止这一个。)
(2)①一生致力于史学研究,有使命感。②治学严谨,选第一流的题目,做第一流的学问(或:研究极重要的议题)③在史学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有两部书被国际公认为权威著作。(6分,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3)①侧面描写了传主才华横 溢的形象特点,紧扣题目中的“史学泰斗”; ②引用他人的评价,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说服力;③以两位大家对传主的赞美开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总领下文。(6分,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4)①何炳棣才如大海,学术成就突出,却不善与人交往,与学术同仁交恶。他曾说,若他早在芝加哥大学任教,一定不会让许倬云毕业;张光直更直接被他骂作是“汉奸”;他还曾说吴晗“懒”;非议黄仁宇“不诚实”。(2分)
②观点一:我认为,作为学者只有“目空一切”,才能有所成就。在学术上“目空一切”,才能不迷信已有学术成果,才敢于打破传统,大胆创新,有所建树,人类科技、文明的进步大多如此;为人方面“目空一切”,才能不盲从于他人,是个性率真的表现。何炳棣与文学大师胡适在对毛词的评价上大胆辩论,见解独到。
观点二:我认为,作为学者不能“目空一切”,要宽厚地看待他人。学术上的成果多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的进步,“目空一切”无视他人的研究成果,就会多走弯路;为人方面“目空一切”,是骄傲自大的表现,随意攻击、毁损他人,往往会陷入“口水仗”中,不利于学术的研究与传播。(观点2分,分析4分,有见地,能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
本文标签:何炳棣,爱非议同行的史学泰斗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