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和:史学研究之相通 阅读答案

网址:www.gaokw.com 时间::2017-01-11 10:25:33 整理:高考网
研究之相通
1952年,辅仁大学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刘家和也留在师大历史系任教。不过,教的并不是中国古代史,而是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世界史师资极度匮乏,系里领导看到刘家和的英文不错,便安排其从事世界史的教学和研究。
“按照我自己的愿望,应该是中国古代史,但也是将中国放在世界的视角下进行研究。无论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我都不想放弃。”刘家和曾这样告诉记者。
既然决定了研究世界史,就得在外语方面下功夫。英语和俄语是当时要求必须掌握的外语,如何提高 英文并学会俄文呢?刘家和的方法是对照学习。
先读英文译本的《共产党宣言》,逐句作文法分析,读俄文译本的《共产党宣言》时,采用同样的方法,然后再逐字逐句地对照英译本读,寻思其中的异同。经过几个月的坚持,刘家和的英文与俄文水平都有所长进。之后,他又用同样的方法阅读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除了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教学任务外,刘家和还参加了世界古代史讲义的初稿编写以及外系世界通史 的教学工作。恰巧,当时北师大附中一位教世界近代史课的老先生因病不能上课,刘家和又奉派到附中讲课。这对于刚留校的刘家和来说,压力可谓不轻。他说,自己虽然挺住了,可是心里总想,这样下去,哪有时间和精力专心做研究?
当时,刘家和的住处与历史学家白寿彝的家离得很近,二人在上下班的时候经常搭乘同一辆公交车。有一次在车上,白先生询问他近来工作和学习情况,刘家和把自己的担忧说了出来s白先生笑着说:“这不是坏事,是好机会!”
原来,抗战时期,白先生携家带口,薪水不够养家,所以就在多校兼课3 “这是增长知识和开阔视野的 大好机会,博学慎思,力求一贯。再忙也不能不思考问题,教书就是发现和积累问题的机会。”听了这些话,刘家和豁然开朗。从此,系里有各种工作找到刘家和,只要力所能及,他一定努力去完成。
在教学工作中发现并积累要研究的问题,这一点特别重要。刘家和在讲授世界古代史时,对西方文明 的源头希腊文明充满兴趣,主动承担了讲义中古希腊史部分的编写工作3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史学界,古史分期问题讨论正酣。一些学者为了做比较,将研究触角拓展到古 希腊斯巴达的“黑劳士”问题,这恰好为刘家和指明了研究希腊史的方向。
1955年秋,苏联专家格拉德舍夫斯基应邀到东北师大讲学,开设了世界古代史教师进修班。经过考试,刘家和进入这个班学习,为期两年。根据规定,学员必须完成一篇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后方能颁发毕业 证书。早有准备的刘家和以《论黑劳士制度》为题,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认真写作,反复修改,精心打磨,最终完成一篇近八万字的论文。这篇论文在答辩会上得到苏联专家和中国专家的一致好评3
此刻,初尝“比较”滋味的刘家和却涌入另外一个念头:将比较视野扩展至另一文明古国印度。为此,他从汉译佛经目录入手,以小乘经律为基础,大量阅读,同时阅读英译印度古典文献,以资比对,察其异同。 1962年,刘家和写作了《印度早期佛教的种姓制度观》一文,被白寿彝发现后,推荐发表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上,次年又有《古代印度的土地关系》也发表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上。
白寿彝曾想推荐刘家和跟着季羡林学梵文。可是,随之而来的一场场政治风暴,白、季二位先生都成 为“反动权威”,梵文学习不了了之。
本文标签:刘家和:史学研究之相通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