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逃同志 阅读答案

网址:www.gaokw.com 时间::2016-11-13 08:17:51 整理:高考网
老逃同志
韩少功
雾峰村在普同村的上方,山林覆盖更为广阔,道路更为崎岖险峻。那里也有一个战争年代留下来的“逃兵”———大家不知道他的姓名,只能这样叫。稍微客气一点,就叫他“老逃”或者“逃夫子”。在乡干部在场的一类正规场合,人们舌头一溜也许就叫成了“逃同志”。听那人的口音,他是四川或云南人,只是说不清自己的来处,甚至说不清自己的姓名、年龄以及家人情况。他很可能是在战场上被炮弹炸疯了,失去记忆了。这样的人没法遣返。暂时留下来先混一口饭吃,是当年县人武部的安排。
老逃一留下来就是四十年,成了雾峰村的合法村民。他虽然有些呆笨,但为人忠厚本分,干活也卖力,挖茶山或者修渡槽都是一把好手,还学会了说本地话。只是年老力衰以后,在这里无亲无故,晚景有些凄凉。几年前的一天,他大雪天去砍柴,摔了一跤,落了个中风,全身瘫痪,连自己找口水喝也犯难了。当时赶上人民公社散伙,分田又分山,只差没有把几间公屋拆了分砖瓦,各家自扫门前雪。一个瘫子,而且是个无名无姓的瘫子,哪一家愿意接纳收留?
村长老杨为此急得一宿没睡好,第二天一早就赶到木匠家里说:“你牛皮哄哄,说你什么东西都做得出?”木匠说那是不假。村长说:“那好,你给我做一样东西。”木匠问你要做什么。村长说:“这样东西要有几用:抬起来是个担架,放下来是张椅子,打开来是张床。”木匠不明白对方要这个有何用。村长说:“这你不要管。你只管做好就是。”木匠费了一番心思,三天之后果然把一个多功能担架发明出来了。老杨便召集全村人来看新式装备。逃夫子瘫了,这你们是知道的。他没有后人,你们也是知道的。老班子说过,孤寡残疾都有所
养,这是天道。何况我们还是社会主义呢。所以从今以后大家都要伸一只手。逃兵要在村里吃轮饭,今天从我家轮起。我说清楚了,规矩要立三条:一是主家吃什么,他就要吃什么;二是每天要抬进屋,不能让他睡阶基;三是每一家管送不管接,但送人时要保证他身上干净,没气味,不然下方家可以不接。你们听清楚了吗?
有两三个人不大乐意,但嘀咕了一阵,见规矩一视同仁,也不好说什么。
从此以后,老逃瘫了两年多,也就吃了两年多的百家饭,算是没饿着也没冻着,身上也没怎么臭,被村民们一直服侍到最后一刻。临终前,他瞪大眼睛看来看去,看着担架边的人,咬住最后一口气,硬挺着脖子,就是不死。
旁人说:“你的寿衣早准备好了,放心吧。”
他眼里没什么反应。
旁人又说:“你的料(棺木)也有了。你还有什么不放心?”
他大张着嘴,说不出话来,脸上憋得通红。
这可难住了大家。有人说,他兴怕是要找杨老倌? 这一说,大家都觉得像,于是赶快差人去找村长。当时老杨在县城里做木材生意,听到消息后深夜赶回来,一进门没顾上擦汗,就抓住了逃兵的手。果然,逃兵一见到他,目光微微一颤,转而变得柔和与安详。他没有说话,只是随着两脚使劲一蹬,眼皮慢慢地合上了,但留下一条缝,得由老杨去抹一把。
他最后的神情不像个老人,倒像个孩子,似乎对即将开始的远行
有点害怕,得抓住父母的手,才有几分心安。
村里给他缝了一套衣,打了付棺木,放了一挂鞭炮,让他善终入土。只是墓碑没法立,因为谁都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他到底活了多少岁。他到底是来自红军,抑或来自国军,抑或来自土匪流寇,更无人知晓。总不能只在墓碑上刻下“逃兵”二字吧?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小说第二自然段介绍了老逃“说不清”的来历,并交代当年县人武部对他的安置情况,既承接上文,又为下文村长“老杨”的做法做铺垫,引导了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B.人民公社散伙后,年老力衰的老逃全身瘫痪、无人照料,村长老杨让木匠打担架床时说“这你不要管。你只管做好就是”,体现出老杨的热心肠和做事的独断专行。
C.村长老杨安排全村人轮流照顾“老逃”并申明了三条规矩,小说写了有两三个村民不乐意的情景。这样的描写会影响整个人物形象,进而妨害小说表达的主题,应当删去。
D.小说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展现了“老逃”在临终前的情景,并比喻成远行的孩子要拉住父母的手。这样写既突出了他对老杨的特殊情感,又增加了小说的抒情色彩。
E.小说通过质朴、生动的语言,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人民公社”时代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但揭示的主题却现实感极强,启发读者思考如何赡养老人。
(2)简要分析小说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6分)
(3)小说中村长老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结尾说“他到底是来自红军,抑或来自国军,抑或来自土匪流寇,更无人知晓”,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加以探究。(8分)

参考答案
(1)选D3分,选A2分,选E1分。(B项错在“做事的独断专行”。小说没有批评老杨的意思,这样写只是增加故事的悬念。C项“这样的描写会影响整个人物形象,进而妨害小说表达的主题”说法错误,描写这个情景主要是衬托老杨的形象,也符合生活的真实。E项“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说法欠妥,这篇小说的情节还够不上这一点。)
(2)①交代主人公的身份,是一个战争年代留下来的无名无姓的“逃兵”。②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环境,为人物活动以及后文情节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③呼应小说的标题“老逃同志”,引发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关心。(每点2分,共6分)
(3)老杨是一个朴实、善良、勇于承担责任、有着优秀领导才能的基层村干部形象。(2分)他为“老逃”的抚养问题急得一宿没睡好,他说“孤寡残疾都有所养,这是天道”,(2分)他号召全村挨家挨户轮流照顾“老逃”并身先士卒从自己开始,他为了能养好“老逃”申明了三条抚养规矩,最后他成了“老逃”的精神依靠,“老逃”临终前见到他后才闭了眼。(2分)
(4)①这样写照应标题与开头,补充说明了“老逃”身份的不确定性。(2分)②小说不明确“老逃”具体的逃兵身份,是为了突显以村长老杨为代表的村民们高尚的道德情操。(2分)他们不计较老逃究竟是敌是友,只要他老无所依,村民们就会承担起赡养的责任。(2分)③作者借此既赞美了村民们身上的这种传统美德,又表达了自己的社会理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人都老有所依、老有所养。(2分)
本文标签:老逃同志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