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生涯中的细节与精神(3)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3-30 07:31:46 整理:一品高考网

  1927年冬,从贵州颠沛到上海的两个热血青年——孙铭勋和戴自俺偶然看到《试验乡村师范答客问》和晓庄的招生简章,感到新奇,便写信给陶校长,大约5天后即收到陶热情欢迎的信,并说学校还没有贵州的同志。于是他们就从上海到南京,在一个大雪初霁的早晨步行到晓庄,入校的马路旁挂着白底黑字的十八信条标语牌,两青年一条条看,一条条思索,感受到点点在心头的神圣感,走不远便遇到一位身着棉袍、腰系布带、头戴罗宋帽的中年人,手执一把大竹扫帚扫雪,两人便上前问道:“请问先生,陶校长的办公室在哪里?”对方反问:“你们找他可有什么事?”于是两位拿出陶写给他们的回信,不料对方把帽子往上一推露出整个脸道:“我就是陶行知——好,我扫完这一段,到办公室去谈。”两位青年人要帮着扫,陶不放手接着扫。这样的人格魅力像磁石一样一下子将两位青年人吸引住了。

  12.穷困照样能创造

  1934年12月,陶行知参观了华荣根办的一个小小工学团,他的父母以卖花为业,租得一间亭子间,既是卧室,又是工场、饭厅、还是教室。荣根在这里教八个穷孩子,他自己每天还跑五里路去求学。陶大受感动,写了首《亭子间工学团》的小诗:

  吃饭在这里,睡觉在这里,做工教学在这里,富翁惭愧死。

  爸爸也卖花,妈妈也卖花。字儿识得一大担,字大像冬瓜。

  跑五里路来,跑五里路去。去是教人来求学,风雨无阻。

  学一两点钟,教一两点钟。他有一个大信仰:知识为公。

  1934年10月1日,陶行知要在山海工学团两周年大会上演讲,当时没有扩音设备,他恰好伤风,不便多说话,而露天演讲不容易。露天对小孩子演讲是格外困难,于是他发现了一个新办法,把讲的大意写成小孩高兴听高兴喊的儿歌,然后领着大家背,再略加解释,效果很好。

  13.承认小孩有创造力

  1932年,晓庄被封后,几个孩子自动组织起南京佘儿岗儿童自动学校,推举同学做校长、当职员,自己教,自己学,自己办。9月4日,陶行知听到这个消息就写诗祝贺:“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不料第三天这些小朋友回信,除道谢之外,还质问“大孩教小孩,难道小孩不能教大孩吗?大孩能够自动,难道小孩不能自动吗?而且大孩教小孩有什么奇怪呀?”于是陶行知将这句改为“小孩自动教小孩”,黄泥腿的小孩改留学生的诗,证明小孩有创造力。

  1933年,陶行知到南通推广小先生,写了一篇一分钟歌谣式的民众教育演讲,其中有一段是:“教人:读了书,不教人,什么人?不是人。”讲过之后,有一个小孩子马上说最好把“不是人”改为“木头人”。因为“不是人”三个字不具体,桌子不是人,椅子也不是人。陶行知说这证明小孩子有创造力,我们要真正承认小孩子有创造力,才可以不被成见所蒙蔽。

  14.播下爱心就会收获奇迹

  在家乡广东大埔百侯中学念书的杨应彬曾听到陶行知的名字和他的事业精神,1934年暑假随老师慕名到上海,在静安寺路赫德路口陶行知借住的程家住宅见到陶。杨当时打赤脚走了50里山路离家,到上海还是穿着一件背心,一条短裤,通身晒得黝黑。陶见到后拉着他的胳膊说:“很好!小黑炭,就是要多晒太阳。穷孩子的阳光比少爷小姐的鱼肝油、维他命更有益。”并让他将一路同台风进行九死一生的搏斗经过写出来,答应介绍给儿童书局出版。杨很吃惊,也很受鼓舞,就在亭子间里楼梯拐角处把上一阶梯作“台”,下一阶梯作“凳”写起来,用日记的形式把这次旅行写了出来。陶行知看后,一字没改,还给它取名为《小先生游记》,并亲笔题了封面,半年后真的出版了,还得了五十元光洋的稿费,成了那穷困不堪的杨家的救命钱。但由于书中对不平等社会发出几声控诉,后遭当局的查禁。

  15.学校经费不宜动一文

  1940年9月24日,陶行知陪周恩来一行到草街子古圣寺育才学校,在全校师生欢迎会上,周报告当时的形势,并与教师研究应变计划,还在孩子的笔记本上题词:“一代胜似一代。”25日,陶行知写信叮嘱马吕贤:“昨天请客一切费用,连酒菜、饭茶、滑竿、船钱都开在我的暂记账上,并请立即清算,以便照付。学校经费中不宜动用一文。”10月11日,周恩来、邓颖超觉得小孩子们健康有欠,特捐助四百元为小孩们买运动器具之用,陶行知嘱咐“这是指定捐款,请开具正式收据,交下,以便送去致谢。”

  16.抱着真理为人类服务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育才中共地下党员教师在一夜之间按组织通知撤离到延安或其他处工作。3月29日,陶行知给肖生写信:“学校要实行传达室办法。有人来必须填明姓名、住址、事由、所会之人,并须通报副校长。遇有便衣警察,必须要求其出示证章,否则拒绝。便衣人检查,亦须由精明负责人陪同察看,以免有人栽诬。……我们必须认真办学,以求对得住小朋友,对得住国家民族。毁誉之来,可不必计较。横逆之来,以慈爱智慧庄严无畏处之。我们追求真理,爱护真理,抱着真理为小孩,为国家,为人类服务,社会必有了解之一日。”

  1941年2月19日,陶行知得悉校中有少数同事和同学精神不振,便写信道:“在平时办学一帆风顺,人人能办。在艰难困苦中不动摇而向前创造,才为难能可贵”。育才全校师生积极响应陶行知提倡的“集体创造月”活动,自己动手造了四个露天讲座,一个舞台,两个游泳池,改造图书馆使它成为现代的文化厨房,建立了自然科学馆、历史地理陈列馆,艺术馆举行了空前的(就本校说)有意义的展览会。8月1日,陶行知在朝会上提出要在集体创造上学习创造。

  17.民主治校负起大任

  1944年10月13日,陶行知致信就校务会议吩咐:校务会议为校内最重要之会议,希望针对全校应兴应革,依所赋职权,充分发挥宏论,议而决,决而能行,以为全校谋幸福,求进步。校务会议是民主教育之组织,希望列席者不是为会议而会议,而是为民主的学习而会议。一切提案宜有整齐形式,兼提出理由及具体办法。我们要创造的民主,民主的创造,我们不要庸俗的、形式的、空谈的民主,也不要太看重个人的、英雄的、少数人的创造。一方面我们要用创造的生活来充实民主的内容,又一方面要用民主来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把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希望大家相见以诚,各出心得。会议之前,充分准备;会议之时,虚心交流;会议之后,一一实现,皆大欢喜,共同创造新校风、新人才,使能负起民主新世界、民主新中国所赋予之大任。

  细节构筑起真实的陶行知精神,也是学习陶行知的多样性的现实路径。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