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2)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3-30 07:34:02 整理:一品高考网

积极提高业务水平

如果说,爱专业爱学生是师德的话,那么,语文教师同时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否则,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语文老师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多维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一专多能”,涉猎广泛,做个“杂家”。我是“万金油”先生,博览群书,已成习惯,无论精华糟粕,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餔其糟而啜其醴”,哪怕是囫囵吞枣,生吞活剥也行。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农村中学教书,曾“瓜菜代”地教过中学数理化、政史地,甚至音乐体育。想不到,这倒给我后来的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方便。

“学问是逼出来的。”对于中老年教师来说,当务之急是,挤时间读书,下苦功钻研,从中获取自由,然后跳出来,方可满足视野开阔,求知欲强的当代中学生之需;至于对自己的提高,自然更不用说。这是“一举而三役济”的好事。

在这方面,我颇有体会。

1986年上期,给电大学员辅导《文学评论的写作》,重点分析鲁迅两篇小说,一篇是《孔乙己》,一篇是《阿Q正传》。按说,像这类脍炙人口的作品,早有定论:孔乙己是一个被旧社会摧残得近乎麻木的知识分子典型,阿Q则是一个落后的要革命的旧中国农民典型。但一些专家学者却借助于新的观念,另辟蹊径,重新认识,令人耳目一新!

研究者借助美学原理,揭示了孔乙己这个艺术典型的悲剧意义:从孔乙己的生命价值(由人异化为“非人”),从作者精心选择的最佳审美点(咸亨酒店)和最佳观察者(酒店伙计),从作者“寓悲于美”的艺术手法等方面入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可悲可笑,集别扭与和谐于一身的穷困潦倒却又“洁身自大”的旧知识分子形象,提出了一个特别发人深思的命题:“孔乙己是失败了的丁举人,丁举人是胜利了的孔乙己。”

对于阿Q这个形象,厦门大学青年教师林兴宅提出了“自然质”和“功能质”概念,用“系统论”,比较全面系统地剖析了“不同于一般雇农”的阿Q双重人格。读了林兴宅《论阿Q性格系统》,真切感受到,《阿Q正传》绝不是看一两遍所能消化的,也不是仅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几个字便可以囊括作者全部感情与寄托的简单事情:“看一遍,我们会笑得肚子痛;看二遍,才咂出一点不是笑的成分……十三遍,你觉得它是个镜;十四遍,也许是报警器。”借鉴这一赏读方法,再看其他名作时,就不至于浮在表面,满足于一知半解,而是会深入进去,含英咀华,“用有机整体观念代替机械整体的观念,用多向的、多维联系的思维代替单向的、线性因果联系的思维,用动态分析代替静态分析”(李锐《读〈论阿Q性格系统〉》),以求“咂”出更多“滋味”。

令人兴奋不已的是,当我把这些本该属于大学生探究消化的内容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和中学骨干教师培训课堂,时,竟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共鸣,老师们更是意兴盎然。

理念更新了,钻研教材能力也随之提高。比如,咀嚼巴金《激流三部曲·家》鸣凤之死的“精雕细刻,独树一帜”,认识《孔雀东南飞》技法的“穷形尽相,寓悲于美”,欣赏《琵琶行》琵琶歌女的“声情并茂,色艺俱绝”,体味《荷花淀》情境的“如诗如画,乐观昂扬”,揣摩《国殇》悲壮场面的“鬼泣神怒,山河崩摧”……都比以往深刻许多。比如,讲峻青《雄关赋》,找准其构思特色及主题升华这两个切入点,进行纵横剖析,学生便可由此及彼,用之于写作;析《祭妹文》,抓住一个“贞”字大做文章,结合古今贞妇节女之事例进行比照点拨,袁枚文章的负面影响便昭然若揭;学习《人生识字胡涂始》,叙彼人彼事,谈现世现情,学生便不会“食而不化”……凡此等等,不一而足。虽然只能获其一鳞半爪,毕竟是进了一步——为了“教”,“逼”着我获取了新知识,既充实了自己,也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

 “书中自有新天地。”回想起来,我读书有几个阶段:年轻时,漫无目的,全凭兴趣生吞活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政治气候与工作环境所限,基本没有读书,实际上也无书可读;八十年代以后,全国上下讲究提高教学质量,自觉地加入到读书大军的行列中来;1999年后,在高校客串,面对的是中文系学生和初高中语文教师,如不多储存“几桶水”,在课堂上随时会闹“水荒”,因此较系统地读了不少书;2006年,购置了电脑,将文本阅读与电子阅读结合了起来……从书中得到的养分和乐趣,一言难尽。

教学、教研、教改是三位一体的。实践证明,教研牵系两头,起纽带作用,直接影响教学教改工作的质量。一方面,教研的深入开展,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储备了充足的食粮,使教师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应付裕如;另一方面,教研是“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前提条件,对于教改的进行举足轻重,意义不凡。正因为如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投身到教研活动的大潮中去;反之,如果只依靠一两本教学参考书“画葫芦”,没有钻研教材的能力,没有自己的见解,语文教师可就真成了“教书匠”,教学水平无从提高,教改更是一句空话。事实证明:钻研教材,商讨教法,勇于展示“公开课”,虚心听取同行意见,设计学案、教案,写“教后记”,听课评课,进而写教学论文……都是教研工作,都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几十年来,我潜心教研,将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整理成文字,从1983年4月发表在《语文教学》(现《读写月报》)第一篇中考研究小文《也谈“古文新编”》至于今,已有一百余篇文章见诸全国各级报刊。这些文章,大致有几个类别:高考作文研究、教材分析、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师资培训、诗文鉴赏、地方文化研究、教学札记、指导习作等。

写作,就好像“在游泳中学习游泳”,会吃水,会被淹,开始学游泳,会秤砣般的沉到底,吃许多苦头;但只要能坚持下去,终将获得水上自由:在水上游,怎么也不会沉底;需要沉到底,十几分钟甚至更长时间也没问题。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